欢迎来到福建省信达知识产权集团有限公司网站!
0596-2911509           544201283@qq.com
福建省信达知识产权集团有限公司
Fujian Xinda Intellectual Property Group Co., Ltd
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专利申请被标 “非正常”?3 步应对法 + 避坑指南
来源: | 作者:福建信达知识产权 | 发布时间: 1天前 | 1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“您的专利申请被认定为非正常专利申请,请配合核查。”

收到这条通知时,不少申请人都会心头一紧 —— 什么是 “非正常”?会影响后续申请吗?该怎么回应才能顺利解决?

其实,“非正常专利申请” 并非洪水猛兽,更不等于 “专利无效”。它是专利审查中对明显不符合申请规范、存在投机倾向的申请行为的规范手段。只要应对得当,大部分情况都能妥善处理。今天就用 3 个步骤讲清应对逻辑,再附一份避坑指南,帮你少走弯路。

第一步:先搞懂 “非正常” 到底指什么?

很多人看到 “非正常” 就慌了神,其实先搞清楚定义,才能对症下药。

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规定,“非正常专利申请” 主要指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申请行为,比如:

批量提交内容雷同的专利(比如改几个参数就重复申请)

技术方案明显不完整、无法实施(比如只有想法,没有具体实现方法)

抄袭现有技术、没有新创性(比如把公开的产品换个名称就申请)

为了获取补贴、奖励而 “凑数” 的申请

简单说,就是偏离了 “保护创新” 的核心目的,存在明显的投机或敷衍倾向。值得注意的是:被认定为 “非正常”,不等于专利本身一定无效,只是申请行为需要进一步说明合理性。

第二步:收到通知后,这样做最稳妥

收到 “非正常” 认定通知后,别忙着焦虑,按这 3 步走:

7 天内先确认通知细节

通知里会明确告诉你 “为什么被认定为非正常”(比如 “多件申请内容相似”“技术方案不完整” 等),先把核心原因圈出来。同时注意答复期限(一般是 15 天内),逾期未回应可能被视为撤回申请。

针对性准备证明材料

根据认定原因,准备能证明 “申请有合理目的” 的材料:

如果因 “多件申请相似” 被认定:可以提供 “这些专利是同一技术的不同应用场景” 的说明(比如同一款设备的不同型号适配方案),附上产品研发记录、市场需求证明等。

如果因 “技术方案不完整” 被认定:补充具体的实施步骤、实验数据(比如 “之前未公开的生产工艺参数”),说明技术方案的可操作性。

如果是企业申请:可以附上 “专利对应产品的研发计划、投产证明”,证明申请是为了保护实际生产的技术。

按规范格式提交答复

答复要简洁明了:先回应 “是否认可认定理由”,再用材料证明 “申请的合理性”,最后强调 “申请目的是保护创新”(比如 “该专利对应公司某款即将上市的产品,需提前布局知识产权”)。避免堆砌无关内容,重点突出 “创新真实性” 和 “申请必要性”。

第三步:这些 “雷区”,提前避开更省心

比起被动应对,提前避开 “非正常” 的触发点,才是最高效的办法。这 5 类行为要特别注意:

别为了 “凑数量” 批量申请

有些企业为了拿补贴、冲 “专利数量指标”,把一个技术拆成多个相似专利申请 —— 这种情况最容易被标记,反而影响真正有价值的专利审查。

技术方案要 “能落地”

专利不是 “空想记录”,必须有具体的技术细节。比如申请 “一种新型电池”,不能只说 “续航更强”,要写清 “电极材料、结构设计、充电原理” 等可实施的内容。

避免 “抄袭式改编”

把别人公开的技术改个名称、换个参数就申请,很容易被系统检测到(现在审查系统能自动比对现有技术)。哪怕是改进现有技术,也要明确写出 “新的改进点”(比如 “在原有结构上增加了 XX 部件,解决了 XX 问题”)。

个人申请别 “跨领域乱申请”

比如一个做餐饮的个人,突然提交多件电子设备、医疗器械的专利,又无法提供相关研发背景,容易被认定为 “无合理目的”。

最后想说:专利审查的核心是 “鼓励真正的创新”。被认定为 “非正常” 并不可怕,只要你的申请确实是为了保护有价值的技术,通过清晰的说明和证明,大部分情况都能顺利通过核查。